北外王佐良讲堂·第138期北外外国文学研究所·文学与文化论坛暨名家文学讲座第34期
主讲人:杨慧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题 目:“东西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对话中的中国思想(East and West are Convertible yet Necessary Terms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主持人:金 莉(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点评人:马海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时 间:2024年5月21日 15:30-17:30
地 点:北外东院图书馆五层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杨慧林,中国人民大学大华讲席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和宗教学的研究。曾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等,兼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马工程)专家委员会成员。主要著作有《神学诠释学》(2002年第一版,2018年增订版),《意义》(2013年第一版,2018年修订版),《神学与文学的边界》(2012)等;在国外出版的英文论文集有Christianity in China: The Work of Yang Huilin (M.E. Sharpe Ltd., 2004) 和 China, Christianity and Questions of Culture (Baylor University Press, 2014)。
讲座内容简介:纽曼(John Newman)留有名言:To live is to change, and to be perfect is to have changed often;而《周易》作为“变化之书”(Book of Changes),不仅涉及阴阳相生的宇宙哲学,也关联于我们的日常,比如东与西、来与去、我与你、短与长。由此,“八不中道”(affirmation through negation)的“否定性思维”(apophatic thinking),或可在中西思想对话的张力中重新予以解说。如果说“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那么“比较”和“互释”正是基本的路径和学术前提。在“对话式”的比较研究中还原和厘清文化间的误解、差异或者隔阂,也是从思想源头理解当今世界的深刻机缘。《庄子•秋水》“东西相反而不可以相无”(East and west are convertible yet necessary terms in relation to one another),此之谓也。
外国文学研究所
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