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系列旨在将国外文学界的学术成果及时引进和介绍给我国外国文学学者、学生及爱好者,反映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在世界范围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探索。
该系列以英文原文的形式出版,除英语外其他语种书目将以中文译本形式出版,并辅之以国内这一领域的资深学者撰写的中文导读,帮助读者把握作品的脉络,掌握其思想要点,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要义。
内容范围包括以下四个方向:外国文学理论、外国文学批评、比较文学理论与批评,以及文化批评研究。

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第4版)(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
作者:(荷)米克·巴尔 (Mieke Bal)
导读作者:谭君强
《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第4版)》以英文原文加中文导读的形式出版。本书是一部具有教科书性质,面向人文学科的大学生、研究生的叙述学理论著作,力图将这一理论的基本要素逐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并结合大量叙事文本进行实践分析,以使读者得以在理论与文本实践相结合的意义上,系统地把握叙述学的基础理论。作者独辟蹊径地以文本故事素材为总体构架,不仅使读者更加深入文本,也扩大了研究的范围,增加了对宽泛的真实层面的关注。

《叙述学实践》(Narratology in Practice)
作者:(荷)米克·巴尔 (Mieke Bal)
导读作者:谭君强
《叙述学实践》以英文原文加中文导读的形式出版。本书可被视为学科间的叙述学,通过精心挑选的大量例证,试图将叙述学从文学扩展到文化分析的广泛范畴。这些分析对象涵盖不同媒介、不同文类,跨越文学艺术的诸多领域,包括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电影(故事片、纪录片、动画片、“散文电影”)、摄影、绘画、雕塑、装置艺术,为叙述学分析提供了任其大展身手的广阔舞台。

《话语/体裁》(Дискурс/ Жанр)
作者:[俄罗斯]瓦列里·伊戈列维奇·秋帕(В.И.Тюпа)
译者:薛冉冉
导读作者:刘文飞
《话语/体裁》以中文译文加导读的形式出版。在这部叙事学研究的专著中,俄罗斯当代文学理论家瓦列里·伊戈列维奇·秋帕聚焦于两大重要概念话语和体裁,通过分析俄罗斯文学史及西方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品文本来剖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证话语在体裁生成过程中的建构作用。与此同时,作者对各类文学体裁的渊源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可以说,本书旨在拓展叙事学研究的疆域,将话语学和巴赫金的元语言学纳入文学体裁的研究之中。

《麦克卢汉的镶嵌图示:探寻媒介研究的文学之源》
(Marshall McLuhan's Mosaic: Probing the Literary Origins of Media Studies)
作者:[意]埃莱娜·兰贝蒂(ElenaLamberti)
导读作者:王晓路
《麦克卢汉的镶嵌图示:探寻媒介研究的文学之源》以英文原文加中文导读的形式出版。本书首先介绍了麦克卢汉诗学的特征及其意义,然后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针对麦氏的媒介叙事及其操作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对文学和电影的讨论,将其作为某种交叉性阅读,以此把握文化的问题,即把麦氏的方法运用到人文学术之中。作者对于麦克卢汉的系统研究,说明了麦氏的媒介连接方式不仅对媒介研究有所贡献,而且对现代主义研究、文化研究、文学研究和批评以及传播研究等都有深刻的影响。

《我们如何思维:数字媒体与当代技术创新》(How We Think: Digital Media and Contemporary Technogenesis)
作者:[美]N.凯瑟琳·海尔斯(N.KatherineHayles)
导读作者:王宁
《我们如何思维:数字媒体与当代技术创新》以英文原文加中文导读的形式出版。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学术与印刷学术之间的裂痕不断扩大,我们该如何思维?本书作者倡导“比较媒体研究”,将清晰的技术解释和精湛的文学分析完美融合,探讨了时间性、空间性、叙事性和数据库的微妙建构,同时还列举了人类和技术共同进化的具体例子,为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

《阅读场》(Terrains de lecture)
作者:[法国]让-皮埃尔·里夏尔(Jean-PierreRichard)
译者:苑宁
导读作者:车琳
《阅读场》以中文译文加导读的形式出版。本书为法国文学批评家让-皮埃尔·里夏尔的批评专著,以阅读场这一概念为题,采用主题批评的方法,对皮埃尔·米雄、克里斯蒂安·博班、米歇尔·奥赛尔、雅克·赛莱纳、欧仁·萨维茨卡亚、帕特里克·德勒维、让·鲁奥和玛丽·恩迪亚耶等八位法国当代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独树一帜的分析。全书文字柔美似水,体悟细致入微,表现为一种渗透着法兰西式优雅的文学批评,展现了不同于其他文学批评的特殊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