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第七期王佐良讲坛暨北外文学所•文学与文化论坛第98期纪要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09-28 [来源]: [浏览次数]:

2017年9月22日下午,由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与德语系合办的“第七期王佐良讲坛暨北外文学所文学与文化论坛第98期”在我校西院国际大厦1053室举行。来自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知名教育学教授、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夫·乌尔夫(Christoph Wulf)教授带来了题为“沉默的知识”(“Schweigendes Wissen”)的学术报告。论坛由外国文学研究所王炳钧教授主持。

乌尔夫教授在历史人类学、模仿理论等方面有着极深的学术造诣。此次报告中,乌尔夫教授围绕着文化学研究的发展线索,集中探讨了其中三个重要的理论范式转向,包括图像理论、述行理论和物质性理论,进而在细致的分析中勾勒出了“沉默的知识”(Schweigendes Wissen)在其中的位置。

乌尔夫教授指出,在媒介时代,视觉文化某种程度上已经占据了社会文化的主流。因而,与70年代人文学科研究领域的“语言学转向”对语言的强调不同,图像理论着重研究图像对个人、集体和文化的重要作用。总体上,图像理论将图像划分为三类,包括神秘的宗教性图像、代表过去的图像和模拟图像(其中模拟图像又具有快速、普及性、模拟性等特点),通过对图像的浓缩性、时间性和表征丰富性等一系列特征的分析,试图揭示图像背后所隐含的丰富内容,也即图像的“沉默的知识”。

文化学研究领域中另一项重要的理论转向——述行理论,则是围绕着身体展开的。乌尔夫教授认为,“述行”,根本上指的是身体的演示,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身体的表征获得知识。借表演艺术的案例,乌尔夫教授指出,身体的演示中隐含着语言难以描述的知识,人只能通过创造性的模仿来理解他者,进而获得某种知识。事实上,人类学仪式研究中,对不同民族、国家和文明的仪式行为的考察,既是通过分析仪式中身体演示的功能和结构异同,具体展开有关文化结构和社会组织方式的深入研究,探究隐藏于身体行为中的“沉默的知识”。

与对“图像”和“身体”的强调不同,物质性理论则将研究的焦点转向了物质客体,集中探讨物质客体的社会文化意义及其对主体的影响和对文化的构建作用。乌尔夫教授具体以座椅的历史形态为例,分析了座椅高度一致的物质形态与民主制度之间的某种同构关系。他认为,某种程度上,座椅的历史,物的“沉默的知识”,便是社会文化的历史。此外,他也提醒研究者注意当下社会中,人与物质客体之间彼此渗透的现实:人创造物,依赖物,物则能影响人的情绪,对人提出要求。在此意义上,他强调,研究文学作品中人与物的关系将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

随后,乌尔夫教授概括指出,“沉默的知识”既是被忽视的、用语言难以把握和描摹的知识,它不同于科学知识,更加强调“如何去做”的问题。因此,对“沉默的知识”的研究,不仅要靠自然科学、人类学等学科,文化学已经而且仍然能够做出巨大的贡献。

乌尔夫教授的讲座引起了到场师生的强烈反响。在讲座最后,他与在座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论坛在掌声中圆满结束。